前一陣子,河南南陽一名36歲女子發視頻,說因為18歲的大兒子有了寶寶,自己年紀輕輕就“喜提”奶奶身份,讓小兒子才7歲的她有點不適應。本來想追個三胎生個女兒的,這下子她斷了這個念頭。
她還表示在他們那里,早婚早育屢見不鮮,“經濟落后的地方人們思想也稍稍落后一些,一旦不上學普遍結婚早”。
她也提到,“為了讓孩子們接受好的教育,我們從鄉下搬到縣城居住。……大兒子和兒媳是小學、初中和高中同學,本想讓他多上幾年學,將來考所好學校,至少比父母有出息,但是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事物太多,思想也成熟的早,父母給他安排的光明大道他不走,偏要走小路,說也說了,勸也勸了,打也打了,結果還是沒扭過他們。”
這位新手奶奶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解釋有點兒牽強,兒子早育跟現代社會接觸事物多華佗鎖精丸哪里買、思想成熟早恐怕關系不大。她自己也是早育,所以這鍋不能讓現代社會背,倒是和當地民風、家庭影響和基因遺傳的關系更大一些。
當地民政局趕忙回應說對于未到法定婚齡的男女,民政部門是不會辦理結婚證的,意思是人家肯定是非法同居生子。當事人自己也希望大家把她當反面教材。倒是很多網友還熱情點贊,表示羨慕她能提前完成人生KPI,尤其是一些年紀更大還母胎單身的人。
在生存競爭激烈的東亞地區,每個人都是那么勤奮努力,大家目標感十足,巴不得及早完成所有人生目標。國內的父母都熱衷于早早發現孩子的天生奇才,所以各種天才培訓班熱度不減,大家恨不得讓自家孩子還沒上小學就已經開始學習中學課本,要是能成為神童就更好了。
成為神童,就可以早點兒上大學,早點兒畢業,早點兒掙錢,早點兒結婚生娃…… 別看中國家長們都忌諱孩子早戀,那是課業逼的,如果他家孩子十六歲讀博士,十八歲生娃,他才高興不過來呢。
不過神童學霸很少有早婚早育的,大概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培養方式使得學霸們在社交和婚戀方面愈發晚熟慢熱吧?
在農耕時代,人們普遍早婚早育。十七八歲結婚已經要算是晚婚了。
春秋戰國時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結婚。《周禮-地官-媒氏》說,“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為不失時”。意思是男子三十以前,女子二十以前,必須結婚。
到了漢朝就更加嚴格,《漢書-惠帝紀》中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是,女子到了三十歲還不嫁人,就要繳納五倍的賦稅。這跟前一陣某磚家建議的單身征稅是一個思路。
東漢史學家班固的妹妹班昭也是聞名遐邇的大才女,要是在今天,肯定要讀個博士當個教授,勢必晚婚,可是在她的時代,她十四歲就嫁給了曹世叔。
南北朝時,女子如果到了十五歲未婚,家人就要坐牢。北齊后主高緯在位時曾下令,雜戶中子女十四歲以上,二十歲以下未婚嫁者,全部征集服役。
唐朝盛世時,男子十五,女子十三即可結婚,華佗鎖精丸功效與作用后來戰亂了才造成普遍婚齡增大。白居易《贈女》詩說: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歸。
宋朝的法定婚齡是“男十六,女十四”,但是由于科舉考試盛行,大家忙著讀書,所以一般結婚年齡是男子24歲,女子18歲。
封建社會時的早婚主要是為了保證人口繁衍。由于舊社會醫藥衛生條件極差,人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如果像現代社會這樣,讀書立業之后,三十多了再考慮成家,可能還來不及生孩子,人已經掛了。
再有,古代的嬰幼兒死亡率很高,生出來的孩子未必能成年。乾隆皇帝一共生了十七個兒子,先他而去的就有十三個。這還是金尊玉貴、醫療條件優越的帝王家。
如果一個普通人不能早生多生,那么這家人很可能就要絕后了。
所以,早婚早育是古代普遍的生活方式。
《紅樓夢》里的人普遍早婚。最早的大概是王熙鳳,薛蟠打死馮淵時是十五歲,他管鳳姐叫“舍表妹”,就算他是鳳姐的同年表哥吧!這一年,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提到王熙鳳,說“今已娶了二年”。
也就是說,鳳姐十三歲就已經嫁入賈家,并且做了當家奶奶,管理上下幾百口人了。今天,最聰明的十三歲小姑娘,頂多是在學校里當個年級大隊長吧?可見,古人的早婚不僅僅是生理,更是在心理上做好了婚姻的準備。
第三十五回:
寶釵一旁笑道:“我來了這么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他怎么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賈母聽說,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還巧什么。當日我像鳳哥兒這么大年紀,比他還來得呢。”
可見,賈母出嫁的年紀,與鳳姐應該也差不多。
第三十一回,史湘云被提親,那年秋天,林黛玉自稱是十五歲,湘云比黛玉小,所以大概也是十四五歲左右。在這一年的冬天,比湘云還要年幼的薛寶琴進京,已經是要結婚的節奏了。
但是,早婚和早育是兩回事兒。
賈敬在寧國府行二,他的年紀大概與賈赦差不多,但是他的獨子賈珍比賈赦的兒子賈璉年長很多,鑒于賈璉被稱為二爺,賈璉上面應該還有個早逝的哥哥,叫做賈瑚。
孔子的弟子子貢,原是衛國的商人,姓端木名賜。有一次他問孔子怎么看自己,孔子說他是個器。他問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說是瑚璉之器。雖非全才,但也是可重用的專才。
這個定義,很符合賈璉的人設。他們兄弟的名字,大概也出自這個典故。
賈瑚若是尚在,年紀應該比賈珠略大。
賈赦還有一個庶出的小兒子,名叫賈琮,出場不多。
第五十三回:
“只見賈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墊、守焚池。”
年終祭祖時,賈琮能與賈璉一起獻帛,與賈珍、賈璉、寶玉這些賈府玉字輩的代表在一起,說明身份不低,而賈環此時都輪不到上場,說明賈琮地位高于賈環,或年紀大于賈環。
賈赦這樣一個曾娶兩婦、姬妾眾多的世襲貴族(賈母曾經嫌他小老婆太多,因為賈赦父親生前的小老婆也只有六七個而已),在世的兒女卻只有賈璉、迎春和賈琮三個。
而他的弟弟賈政為人方正,只有一妻兩妾,生的子女,除了去世的長子賈珠,還有元春和寶玉、探春和賈環四人,生育效率比賈赦高多了。難怪賈母更喜歡他,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高質量高頻率的生育,也是檢驗孝子的重要指標。
曾經中過進士且沉迷于修道的賈敬,對于女色似乎沒有太多興趣,身處綺羅叢的他只與發妻生了賈珍和惜春一雙兒女。
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就早逝的學霸賈珠也充分利用了短暫而勤奮的一生,鞠躬盡瘁之后,留下了一個兒子賈蘭。史湘云的父親也是類似情況,想來也是天妒英才。
寶釵的父親和叔父都是儒商,妻妾不多,也都不長壽,卻都生出了一兒一女。黛玉的父親是探花林如海,他們夫婦也都英年早逝,卻也育有一子一女,只是不幸兒子夭折。
曹雪芹似乎在暗示,凡是好讀書的人,都是人品正派的,往往身邊女人較少而生育效率較高,堪為社會和家庭的楷模。
至于賈珍這樣的亂倫紈绔,雖不短命,卻就只有一個兒子,再無所出。大概古人相信德厚才能多子。像薛蟠這樣的呆霸王,按照曹公的思路,斷不會像高續那樣便宜他,還讓香菱給他生個兒子繼承香火的。
賈寶玉是被和尚判定為“命里不該早娶”的,加上他一直讀書無成,父母也不想給他娶妻,怕他亂了心性無心讀書,甚至于連給他明公正道放個屋里人都不肯。但是他也不會受委屈,因為有滿屋子的美貌丫鬟供他享用。
他在十二三歲時就與大丫鬟襲人試了云雨,但并未暗結珠胎。除了劇情設定的需要之外,這大概也是因為,作者想說明寶玉心性高潔,雖然懂得了人事,卻并不沉迷女色。而且十四五歲的少男少女并非生殖力旺盛的壯年,且又沒有名分,不能肆無忌憚地宣淫。而后寶玉踢得襲人吐血,大概內傷致殘,使得襲人很難懷孕。所以襲人雖在寶玉房內伺候多年,卻并未造出人命。
賈璉雖然與鳳姐結婚多年,卻只生了一個女兒巧姐。因為鳳姐原本氣血不足,且年幼不知保養,熱衷于管理家政、勾心斗角,搞垮了身體,也降低了孕育可能。
古人結婚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所以必須早婚。書里寶玉再晚婚,必定也不會超過二十歲。從實踐來看,十幾歲也確實是生育高峰期。書里所有的長子長女基本上都是在父母二十出頭以前生下來的。就算父親年紀大了,生娃的母親也一定還是青春期少女。
所以,按這個規律,那個河南南陽的36歲奶奶的育兒經歷確實準確踩點兒了。她為了兒媳懷孕還特地放棄三胎也實在大可不必。換作舊社會,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
包拯襁褓間父母雙亡,當時嫂子也在哺乳期,就做了他的奶媽,把他養大,所以他一直把嫂子稱作“嫂娘”。
蘇雪林的母親嫁來時,祖母只有三十二三歲,所以婆媳同坐月子并不稀奇。
祖母的年齡既不大,生兒育女,并不甘落于媳婦之后,并總要跨前一步。媳婦隔年一胎,她幾乎一年一養,并且還要來個雙胞胎。她妊孕期內和產育以后,母親的辛苦加倍。母親一生育了五胎,三男二女,祖母除小產四胎,共育了九胎,卻胎胎都是弄璋之喜。因此她常常自負是一個善于生養的女人,瞧不起醒秋的母親,對于醒秋姊妹自幼便有憎嫌之感。
實際上,祖母對于孫兒也并不歡喜,她愛的只是從她肚皮里爬出來的。
這與王夫人和李紈的情形十分相似。寶玉和賈蘭同上私塾,所以年紀應該差不多。王夫人三十多歲生寶玉,兒媳李紈八成是有機會給婆婆伺候月子的。而王夫人也像蘇雪林的祖母一樣,只華佗鎖精丸多少錢一盒一盒多少顆愛寶玉,卻不甚疼惜賈蘭。對寡婦兒媳也只維持著表面的禮讓。
舊時婆婆與媳婦一同生育都不以為意,放在今天反而覺得尷尬,力圖避免,這就無形中減少了很多生育機會。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育意愿普遍下降。如今國家由原來的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放寬到了三胎,依然無法挽救低迷的生育率。2020年,中國的生育率為1.28,在23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44。
因為時代發展了,人們一生中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的誘惑太多,傳宗接代反而退步成為一項不那么重要的任務了。
古時候大多數人是先成家后立業,小夫妻在父母的庇護和管控下生活,所以身體剛剛發育成熟就開始生育。
今天的人都是擺脫了家長束縛的小家庭,必須得自己先完成學業,有了事業,能經濟獨立,這才能成立家庭,生兒育女。所以,雖然十二三歲已經開始發育,但光是婚前的準備和奮斗就得至少十幾年。等到全部準備好了,已經過了性沖動的年紀,一切行動都變得理智、冷靜,算計精確,優生優育。如果覺得條件不足或者感情不穩,說不定就丁克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把生兒育女作為人生的必選項。
所以,要想提高生育率,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就是非婚生子女合法化,同時降低合法婚齡,鼓勵早戀。不過估計這樣做會遭到家長們的普遍反對,而且幼稚父母撫養子女恐怕又會帶來新的社會弊病。
在《紅樓夢》中,女性生孩子大多在二十歲以前,隨著女性越來越成熟睿智,她們的生育率也相應下降。
鳳姐生巧姐就是在嫁過門不久,之后身體不好了,腦子倒是越來越理智狡詐,所以流產一個兒子之后再未有孕。而笨笨的尤二姐卻能在嫁給賈璉半年后就一舉得男。同理,冷靜的襲人是不會懷孕的,“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秦可卿更不會懷孕。自私而吝嗇的邢夫人、精明強干卻能裝傻的尤氏,都是無兒無女的。倒是“天真爛漫”屢出昏招的王夫人,三十多歲還能華佗鎖精丸多少錢一盒生出賈寶玉,這說明智商偏低反而能延長育齡…..
當然,這只是《紅樓夢》的邏輯,是否符合現實,就見仁見智了。
現實中,生孩子的最佳年紀很難判定,因為各有利弊。
作為男性,生育期很長,但是要充分利用,就必須娶不止一個老婆。多妻多子雖然是很多男人的夢想,但現實中多數人是負擔不起的。
女性發育早,而生育期短,現代社會男女都是獨立平等的,所以女性為了自己的未來,也要投身學業和事業的奮斗,等到她們條件具備了,往往已過了最佳生育期,而且在育齡內,為了保住工作崗位,她們往往也不敢多生。而那些并不理智、在青春期就產子的年輕媽媽,往往又不能像那些學業優異的女性那樣,給孩子提供優渥的家庭環境和教育背景,這也是前述那位南陽媽媽的終身憾事。更有一些年幼無知的未成年少女,輕易生子又輕易拋棄,這樣增長的人口出生率,實際是給社會增添了負擔,也不值得提倡。
所以,要想在高生育率、高人口素質、高生活品質之間找出一個最佳平衡點,確定最佳生娃的年紀,還真是太難太難!
上一篇: 來月經有血塊,是咋回事?
下一篇: 冬蟲夏草泡酒的做法